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大数据告诉你今年有多热

大数据告诉你今年有多热

时间:2017-07-14 17:06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科技日报
热!热!热!大家普遍反映今年北京天气太热,热得早、热得猛,以至于朋友之间最关心的话都变成了“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12日,北京在持续的高温黄色预警中强势入伏。热!热!热!大家普遍反映今年北京天气太热,热得早、热得猛,以至于朋友之间最关心的话都变成了“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不过,也有人说,每年入伏大伙儿都习惯性地喊热。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北京市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尤焕苓介绍,从高温日起始时间分布图来看,每年高温出现时间早晚差别很大。从1981年至今,五月上中旬就出现高温天气的年份不多,共有4次;今年5月19日就出现了高温天气,排位第四,在近10年里排第二,仅次于2009年高温起始日5月18日。而去年高温天气的开始时间为6月16日,和今年相比,相差快一个月。“难怪大家都觉得今年热得早呢,的确算是比较早的。”尤焕苓说。

  那今年高温是否来势更猛呢?尤焕苓表示,今年5月19日就进入高温季了,而且5月里接连出现了3个高温日,近十年里勇折桂冠,在近37年里排位也仅次于1999年(4个);今年6月里的高温日数有8个,近10年第一,近37年第二(和1999年并列),2000年11天排位第一。

  “7月是高温天气云集的月份,2000年居然有14个高温日,1999年也有13个。今年截至7月11日高温日数已有4个了,本月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咱们拭目以待吧。”尤焕苓说,8月还没有到,但从历史上八月高温出场情况看,不得不说,近10年的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多的趋势。

  尤焕苓认为,今年夏季虽尚未过半,总的高温日数已有15天,冲到了历年来的中上水平,在近10年里与2009、2010年并列第一。所以总的来看,今年的高温不但来得早、来势凶猛,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后劲儿,在近十年里应该会独占鳌头。

  已经入伏了,历史上入伏后的高温天气又是怎么出演的呢?

  “从近10年入伏后的高温日数分布来看,入伏后高温日子并不那么多,平均3天左右一次。那是不是就不那么热了?当然不是。”尤焕苓说,因为入伏后的热不只是飙高的气温造成的了,伏天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登场,那就是水汽含量,也就是常说的空气湿度。伏天里高温天气不多,但是闷热天气会明显增多。有研究表明,当最高气温超过32℃,平均相对湿度大于60%,人体就会有明显的闷热感。

  就在记者正要发稿时,中央气象台又发布消息称,未来三天华北黄淮温度略有回落,较大范围高温仍将持续。

  具体来讲,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表示,由于目前副热带高压处于加强态势,后期可能与大陆高压汇合。未来十天,新疆南部、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将持续出现35℃—38℃的高温天气,局部可达40℃左右,高温持续日数一般有5到8天,江淮、江南大部、华南东部也将出现6至9天的持续性高温闷热天气。

  方翀指出,7月14日至17日,京津冀、河南、山东、山西等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温度将略有回落,但大多数地区最高气温仍可达到30℃以上。另外,降水后空气湿度升高,因此人体会感到闷热。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温度短暂回落之后,随着副高北抬并与大陆高压汇合,气温又将回升,回升后的温度或将与前期温度相当,但湿度可能较前期更大,人体感觉会更闷热。

  气象专家介绍,近期的高温天气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或大陆暖高压脊控制,天空晴朗,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逐步上升。同时,在高压控制区也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

  (科技日报北京7月13日电)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