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与特邀嘉宾王一鸣及中国之声主持人郭静对话现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正面临怎样的态势?未来会怎么走?在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今天,这些问题,自然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猜想。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面临发展的拐点。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始终在独一无二的崛起之路上快速前行,所以当她慢下脚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似乎对她的未来充满了好奇——“中国模式”之所以特别,就在于人们似乎很难读懂它的趋势内涵。 如何客观全面评价“十二五”时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党政领导在变革之年对未来又有怎样的谋划?如何看待这些思路和布局?今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新华社瞭望智库和《财经国家周刊》,走进江苏,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对话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 罗志军:我主要听听一鸣有什么指导。 主持人:一鸣主任是来调研。 王一鸣:是的。 罗志军和王一鸣不是第一次见面。作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授课专家,王一鸣在罗志军眼里是“老师”;而在王一鸣看来,专程到江苏跟罗志军的这次会面,恰是观察中国经济转型最好的着眼点。 王一鸣:江苏是我们国家经济大省,2015年GDP突破7万亿,经济体量大概在全国要占1/10,在我们国家经济中举足轻重。过去这些年,江苏的经济转型应该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到去年江苏依然能够保持着8.5%的经济增速。第三,就是江苏我们叫苏南、苏中、苏北,它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水平,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国家中、东、西的一个缩影,所以江苏在未来发展转型中我觉得非常具有代表性。 北方出生的罗志军,南下江苏整整20年。作为江苏的掌舵人,他坦言,过去,江苏一直扮演改革先行者的角色,但现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很多问题以前没有遇到过。他将眼下的处境比喻为“又一次摸着石头过河”,而相比过去“实践走在前面”,他觉得此时更需“理论指导”。而这,也是他此次欣然接受邀约的原因。 罗志军:现在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一个经济新常态下,应该有更多的理论来指引实践,使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能缩短,不再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个我是特别想希望跟你们交流的。我认为不仅是对江苏经济,对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都有重大的意义。 两人的对话,是从转型开始的。王一鸣说,目前国内有两种类型的转型,一种是北方资源省区的转型,一种就是江苏这样外向型经济大省的转型。为何在外贸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江苏经济依然保持8.5%的增速而没有出现滑坡?罗志军介绍说,过去五年,江苏经济总量从4万亿跃升到7万亿,人均GDP超过8.7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超过3.7万元和1.6万元,这些都为江苏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罗志军:特别我们感到有信心的,就是它不仅仅是总量、数量的提升,是它的内涵质量、效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我们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已经实现了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越了第二产业,在工业总量第一的状况下实现三二一的转换,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大概超过了40%。其次,新的发展动能应该说正在孕育形成:我们的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七年排在全国的前列,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电商这些新模式新业态也在快速的发展,我们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淘汰,节能减排,都超额完成了“十二五”国家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王一鸣:江苏是制造第一大省,现在随着我们进入新常态,中国的制造业在相当多的领域,产能都达到了上限。特别是上游产业,江苏因为工业体系很全,它一些上游产业同样面临困境,就是它未来发展中镇痛还会继续。我觉得江苏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关口,由经济大省怎么走向经济强省,十三五江苏准备怎么做? 面对王一鸣的提问,罗志军坦率回应:虽然“十二五”期间,江苏实现了“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换,但第三产业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效率上,与上海、北京、浙江等地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制造业产品过剩、环境压力、政府债务压力,也让风险正在积累和凸显。所以“十三五”,江苏正是以问题为导向谋篇布局。罗志军说,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其实一直在转型:前20年,主要靠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奠定先发优势;进入新世纪,则是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江苏率先提出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的路子。谈及“十三五”,罗志军说,江苏未来发展的“绝招”依然是创新!他以2013年成立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介绍了江苏在打通科研和产业化之间“最后一公里”问题上的创新实践。 罗志军:产业研究院,就是打破行政束缚的壁垒,不定行政级别,也没有隶属,只要在江苏的,不管是隶属哪个地方的,只要在这个项目和这个行业中你有这个条件,我们欢迎你参加,你达到一定水平,我们给你项目投资。 王一鸣:我们原来的科学院、工程院这种体制,基本还是延续了前苏联的体制,就是国家来配置资源,国家来决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像现在这样,江苏很多产业都走到国际前沿了,未来怎么变不清晰,在这种情况下,最根本的还得把平台建在企业上。下一步可能更重要的、就是罗书记其实也在推的企业覆盖。真正还得给企业有足够的压力,让企业去做一流的这种研发平台,这样江苏才能涌现出一些领军企业。 接过王一鸣的话,罗志军介绍了江苏积极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的做法。像无锡的海澜之家,昆山的好孩子集团……正是依靠强大精准的研发实力,实现了逆势增长。 罗志军:我们一头是高精尖,另外一方面铺天盖地的广泛覆盖,在江苏的所有大中型规模以上企业中建立研发中心,到现在我们推了三年,我们的覆盖率——大中企业达到了88%,作为我们重要的一个衡量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落实点来看的,确实还是不错的。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