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网“寻路中国”工作室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至今,已有27个省级行政区的70余位官员争先恐后地表示,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承担重要角色。 其中,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重庆、云南、四川、山西、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福建、河南、贵州和西藏、广东、广西、海南等20个省级行政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作为重点工作列入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20个省区市经济规模之和,占全国比重达68.6%。 一时之间,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政府频繁召开论坛、研讨会以寻找优势、寻求合作,并且其中的多数高调地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告自己在“一带”或“一路”上的显要位置,“桥头堡”、“黄金段”、“核心区”、“枢纽”、“自贸区”等概念,漫天飞舞……甚至很多地方的定位彼此冲突。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争夺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最初的交锋,发端于西安和洛阳,随后又扩大到重庆、郑州和连云港等地。 最先发声的是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2013年9月13日的西安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他表态“西安将争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也在当月的2013欧亚经济论坛上表示,要“把陕西打造成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 随后,郑州依托“郑(州)欧(洲)班列”,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争夺战。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表示:“虽然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西安和洛阳,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放在郑州最为合适”。这一表态后,郑州立刻成立了专门的“争取纳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领导小组”。而同样依托铁路、坐拥“渝新欧”铁路的重庆,也为自己加上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冠冕。 其后,四川、内蒙古等地也相继表示,自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或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 几乎同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争夺也硝烟弥漫。 先是广东省在今年年初率先提出,要“发挥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的作用”。汕头、广州、江门、东莞、惠州、深圳等地随后相继表态,要打造“海丝”枢纽。 福建省紧随其后。今年9月,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的四位市长同台激辩谁是“海丝起点”,更为海上丝绸之路争夺战注入了强劲的“福建势能”。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江苏的连云港市。其提出,“作为亚欧大陆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要把连云港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方桥头堡”。 甚至,乍看起来关系不大的江西省也宣称,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理由是“海上丝绸之路又被誉为海上陶瓷之路,景德镇的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大宗的商品”。貌似也不无道理。 是故,放眼看去,“南起点”,“北起点”,“瓷起点”,“茶起点”,中国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除了“一带一路”的“起点”和“桥头堡”,80%的表态地区在定位自身时,使用了枢纽、节点、支点、门户、通道、黄金段、核心区等词汇。 此外,“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空中丝绸之路”等概念也应运而生,成为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着力打造的重中之重。 在争先恐后的表态之下,非表态区域的“白名单”也就格外引人注意:目前,仅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香港、台湾,未表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不过,相比于表态,目前有实际动作的地方并不多。因此,这些表态除了表明这些官员担心当地不被中央纳入这个“游戏”,更多的考量,恐怕是将其当作检验政治正确的标志。但这也未能挽救一些官员的命运:原广东市市委书记万庆良、连云港原市委书记李强,在表示积极建设“一带一路”数月后被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