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一张小小的火车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当年度最重要的节日临近,回家成了人们的普遍心愿。然而,由于抢不到火车票,每年总有那么一群人,只能留在异乡,望着家的方向寄托乡愁。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被称为“史上最难抢票年”的2017年,火车票难抢的背后,不少第三方售票平台正将其变作牟利的工具。 这些平台通过“巧立名目”,收取各种所谓“自愿”的高额服务费,更有甚者推出“高科技”有偿抢票服务。明码标价、花样繁多的抢票套餐,收取的费用甚至占到了原票价的一半多。 有人称,选择第三方抢票服务,并付给这些平台一部分费用,不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再普通不过的“公平交易”吗? 殊不知,相关第三方平台不仅对于服务费的收取标准太过“任性”,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提供代售火车票服务每张可收取最多5元服务费”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这种类似于“网络黄牛”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众所周知,这些平台提供的所谓抢票服务,依靠的无非是技术手段。而收费昂贵的所谓VIP极速抢票服务,无非是多台机器同时为你抢票。很显然,当你抢票的对手是一台高速运转而又不知疲倦的机器时,你注定难有胜算。更遑论你的对面,可能还远不止一个这样的对手。 由此看来,所谓的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垄断。它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抢走稀缺的公共资源,然后再打着所谓自愿的旗号收取服务费,此举可谓“空手套白狼”,全程不出一分钱,风险全是客户担。天底下岂有这样的好生意? 再看看这些平台所宣称的“自愿”吧?事实上,消费者根本没有议价权,只有平台提供方案的选择权。这就好比对一个走投无路的人说,我给你提供三条路可走,你可以自愿选择走还是不走,以及选择哪一条路走。这表面上看是自愿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胁迫。因为别人已经无路可走,只能选择他人设定的道路。 可是这些平台将这种胁迫做得如此隐蔽,加上人们回家过年的愿望如此急迫,以至于明明知道它不合理,还是被迫接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异乡客为了实现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愿望,为了回乡的火车票不被别人抢走,不得不花钱求助于第三方平台。 但是还有一些人,尤其是春运“大户”的农民工,他们大部分人都玩不转“现代科技”,同时又舍不得花高价“自愿”请平台提供服务,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难免会烦恼:该如何抢到那一张宝贵的回家车票?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社会生活的智能化转变,随之带来了更加便捷的网购火车票服务,提高了春运效率,本应是件喜事。但如果放任由此衍生出的各类有偿抢票行为,无疑会加剧车票销售秩序的混乱,同时会损害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在我国交通总体运力依然趋紧的当下,针对现行网购火车票规范进行改革,加紧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厘清当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以及如何规避,对于营造更加公平的购票环境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同时,还要强化火车站自身售票平台的技术支持,尽量让消费者“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唯有不断改革,方能更好前行。又一个新年已经开启,期待回家的火车票更公平一些。我们不希望,更多人的乡愁,是因一张买不到的火车票。(韩振 吴涛)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