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顶尖科学家实力相差不大,但缺乏“新概念”

顶尖科学家实力相差不大,但缺乏“新概念”

时间:2016-05-26 14:48来源:新华网思客 作者:新华网
5月25日,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中山大学教授陈新滋参加了第二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在年会上,陈新滋教授接受了思客和新华网广东频道的独家专访,畅谈教育、双创、工匠精神、黑科技等当下热题。以下为专访精彩实录:

  思客:

  在教育领域,时下非常热的双创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我们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哪些提高的空间?

  陈新滋:

  创新创业在我们国家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一直以来都大力提倡创新,创业也逐渐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关于创新,小孩子从小就应当获得自由发挥他们创新潜能的机会。我们小时候教育小孩常常会有一个问题,就是经常告诉孩子你这样做不对。然而,我们应该说的是你怎么做会更好或者你这么做会不会更有意思呢。让他们发挥而不是把他们压下。三岁两岁的小孩给他们一张白纸可能画出很漂亮的东西,但是如果被说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他们觉得自己就不行了,压制自己的创造能力,长大以后就会觉得每个事情我该怎么做。这样对小孩子整个创造力的培养是有问题的。

  我在国外的时候看他们小孩子的教育跟我们不太一样。他们是一个老师教三五个小孩子,鼓励他们多想,把他们想到的好玩的东西都发挥出来,这样小孩子慢慢对自己要学的东西培养出了很大的兴趣。关于创业,我看美国的小孩子们创业不是为了真正赚钱,他也不知道会不会赚钱。我很多朋友的孩子也没钱买车,更没钱买房子了,租房子都辛苦。但他们有一种热情做这个事情,骑着单车上班很高兴,每天在工作,晚上也不睡觉,就吃方便面。我看到他们创立一个公司,几年后会有成就,再把公司卖掉了赚一笔钱做新的东西。我当然不是鼓励他们把公司卖掉,而是鼓励他们有更多的热情,对待他们的工作就像生命一样,这样的创新就很值得做。

  思客:

  有统计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科研论文出产国,但也有报告指出我们现在的科研转化率并不高。我们该如何提高科研转化率,加强应用呢?

  陈新滋:

  这是全世界国家在发展中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第一阶段先打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发表文章便是打基础的一个标准,让大家知道我们做了什么东西,所以过去十年中国发表的文章的确很多。但是发表文章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发表文章是因为有分享的愿望。其最终目的是我们的研究如何用到社会中去,这一点我们应该更清楚更重视。下一步我们应该把过去建立的基础好好用起来,把它用到社会上去,我觉得下一个十年应该朝这样的方面去努力。

  思客:

  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科研人才怎么能在国际上更加自如地走下去,他们除了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

  陈新滋:

  我们国家现在最好的科学家与国外最好的科学家,能力相差已经不大了。但是我们更需要有人更大胆地去创新,想一些别人想都没想过的新问题。想出一个很新的概念,用这个很新的概念影响很多人,我们这一块做的还不够。我们要鼓励年轻人或者技术比较好的人想更多别人没想过的,更创新的做法。

  陈新滋:我们更需要有人更大胆地去创新,想一些别人想都没想过的新问题。

  以别人的知识为基础,走出制造业的新道路

  思客:

  我们现在提倡工匠精神,您觉得工匠精神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是什么?

  陈新滋:

  工匠精神就是做每一个行业都要很细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事情。做科学也一样,做技术改革也一样。现在也有些搞科研的人比较浮躁,技术还没做好就说自己要拿诺贝尔奖,这是不实在的。

  看我们中国人打乒乓球就知道了。我们小时候很多小孩子都在打乒乓球。有了这么大的基础,再培养年轻人打乒乓球。再找一批最厉害的人,就可以培养国际最一流的乒乓球手。

  科学也一样,我们先有对科学的认同,不要迷信于我们不太懂的东西。对科学有认同,对科学教育投入更多,让更多年轻人学习科学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培养优秀的科学人才。我觉得这样应该会做得比较好。

  因为中国起步比较晚,别人做了很多东西我们可以来参考。根据我们的需要,把别人的知识都学过来,在这个基础上走出我们新的路。我想中国将来这方面的发展在国际上会有影响力的。

  不可思议的新科技也会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思客:

  美国有一些黑科技,自称能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您觉得类似项目的实施可行性大吗?

  陈新滋:

  做这些项目的时候也不一定说它会在五年十年内变成一个事实,但朝着它提供的方向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会得到很多答案与新的想法,有些想法可能短期内可以实现。

  例如美国当时做的太空计划,太空计划跟我们人类的生活差太远了,但是它影响大家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太空计划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制造业,产生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我们今天用的定位,开车用的GPS,其实就是当时做太空计划时的附属成果。做太空计划时,需要从太空精准地定位下来,然而这需要很高的成本。后来受到启发作出了小型的定位,这样就会便宜很多。本来很精准的、很难做的一个技术便马上普及到社会上。现在大家开车不用GPS都很少了,这就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今天觉得不可思议的技术,朝这个方向去想问题,就会产生很多更新或者更实用的技术。

  思客:

  人工智能最近非常火,它可能在思想和生活中已经开始给人们带来改变,像无人机、无人车。您觉得人工智能短期内可以普遍应用的成果是什么?

  陈新滋:

  最快可能就是汽车或者是单车。我现在看到有人用单车,单车很好,要求的人员没有那么多,对绿色环境的破坏没有那么大。这些东西都是凭人的想象力去做。但是要把它做出来其实投入是很大的,现在能投入的都是比较大的公司,普通的企业要做出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政府的支持也相当重要。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