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人民网9月6日电 (记者 姜颖) 近日,新疆正天华能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天华能”)挂靠、借用环评资质涉嫌违规环评一事曝光并遭环保部调查(详见本网报道:《环保部查正天华能违规环评 涉中石油7项目》)。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正天华能事件只是环评乱象的冰山一角,假借资质等违规环评现象仍然十分泛滥。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目前全国各地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凡是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不予审批,凡是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实施。因此,一些项目为加快审批进度,采取各种手段违规环评,而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加快项目建设,在环评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这些违规现象。其背后,隐藏着一条灰色的利益链。 违规环评手段众多 手段一:资质造假,违规操作 长期关注环评行业的民间环保机构重庆两江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向春介绍说,最典型的违规环评就是正天华能案例,其在并未取得建设项目环评资质的情况下,通过挂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并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技术咨询中心等机构,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业务。该公司法定经营范围仅有环境影响评估咨询,无环境影响评价,因此其开展环评业务,编制环评报告超越了其经营范围,属于违规操作。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存在重大隐患。 手段二: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 环保部有关人士介绍,去年底环保部处罚了88家违规环评机构,其中4家遭受最严厉处罚的机构,都在环评过程中出现了“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借用外单位人员作为环评专职技术人员”的问题。 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研究员毛达指出,很多环评报告在数据和技术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造假问题,有些明显技术的错误,比如数量级弄错、拷贝粘贴等现象屡见不鲜。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说,除了造假,环评报告抄袭,为完成环评,报告质量不高甚至不科学问题在环评过程中更为突出。 手段三:公众参与环节走过场,死人竟在调查表上签字 公众参与是环评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被认为是环评可靠度保障的重要支撑。但恰恰在这个重要环节,造假现象更为严重。 毛达介绍说,秦皇岛抚宁县潘官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就是环评报告书公众参与部分造假的典型案例。在公众参与意见的100份调查问卷表中,有99人支持该项目在本区域建设。离谱的是,其中不少事外出打工多年的村民,甚至死人、逃犯也在调查表上“签”了字。 在马军看来,环评报告中,公众参与部分的造假现象之所以泛滥,很大程度上源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的不够公开透明。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1条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设置这些环节的初衷是增加环评过程的透明度,但这些环节在很多地方走了过场,难以保证普通公众充分参与环评的过程。”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违规环评或致生态灾难 违规环评造成的后果,绝不止是项目违规上马。向春指出,环评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的前置性措施。如果是没有环评资质的公司做环评,基于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没有技术能力去做评估、监测和提出有效的预防,那势必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造成影响,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