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10日电 “来,头再往下低点,保持住不动,好……”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坊间讲究这一日要是剃头、理发能取个好彩头。一大早,在牛街街道白广路社区8号院的活动站里,社区里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坐等着社区居民王秀芳给自己理发。一上午的功夫,76岁的王阿姨一口水也没顾上喝,坐都没坐下过,认认真真地为10多位居民义务理发。社区老街坊崔大姐说,王秀芳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她每个月都为大家伙义务理发,到今天已经坚持快20年了。 老街坊们每个月都盼着的“聚会” “老王,一会方便上家去坐坐,顺便给我理个发!” “诶,您家歇着,我这就拿着家伙事儿过去……” 王秀芳是白广路社区8号院2号楼的楼门长,负责小区楼里的治安巡逻工作,这两天全国两会在我们北京隆重召开,和很多“西城大妈”们一样王阿姨天天都得下楼,上街上“执勤站岗”。您别看她这么忙,可王阿姨还得坚持着为邻里街坊免费上家剃头、理发。 “您这头有段日子没理了,我给您呀也别一下剪太短,天冷,太短了也不好看,我先给您削削薄,去去毛边,梳顺一点就好看了。”一身白大褂的王阿姨,一边娴熟地理发一边帮居民设计发型,唠家常,各种理发工具在她手里舞动着上下翻飞,俨然一副专业理发师的样子。 一开始,知道邻居王阿姨能有这手艺的人不多,谁有需求都是碰上了就上门。如今,王阿姨培养出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上王阿姨这理发。“现在除了平时上门服务,每月我还在社区活动室内为大家集中理一次发。提前好几天,我就在社区之家的小黑板上写清楚理发时间,到日子了,不用做动员,大家就都来了。” 到了理发的日子,老街坊们早早就来到活动室,嗑瓜子,唠家常,俨然成了邻里街坊每月固定的小聚会。“外边理发多贵呢,20块,30块……我们在家楼底下让王大姐给我们理,时不时和大家聚聚,说说笑笑间就把头发给理了,真是太方便了。” 邻里真情互助 “送走”好几位老人 别看王秀芳现在在社区理发小有名气,要知道,理发可不是王秀芳的本职。年轻时上班那会,王阿姨是单位工会里的一名积极分子,大大小小的活动她都参加。有一年工会成立服务队,请来一位专业的理发师傅教队员理发,很多人都学到一半,怕脏放弃了,王阿姨就靠着爱钻研的劲儿算是跟着师傅把这门手艺学来了,烫头、理发、剪头帘、剃寸头,都不在话下。 邻居崔阿姨是王秀芳的一位“粉丝”,前些日子,她在王秀芳那理发时观察到,秀芳大姐每次因为太过投入,总是把头发渣蹭到自己衣服上,崔阿姨就把自己单位新发的白大褂送给王阿姨,让她理发时候穿上。穿上新的“工作服”,王秀芳拉着崔阿姨的手心里美美的,她说:“这十多年,大家也没少帮助过我,逢年过节老说给我送礼我都不要,社区还给我买了专业的理发工具,开辟出专门的活动场地,我也挺感动的。” 王秀芳始终坚持着为大家伙服务,能自己来的就每月固定在社区活动室理,腿脚不便的她就上门服务,10多年下来,她也“送走”了不少社区老人。
![]() ![]()
掐指算算,从1983年住进8号院至今,王秀芳已经在小区住了30多年了,身为楼门长的她对这个小区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她见楼门口的土地裸露着没人管,她就自己买来种子,秧好苗,为小区做好绿化;凡是新搬进小区的新居民,她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一有需要帮助的二话不说有活抢着干;楼道里纱窗漏了,她就自己登高补纱窗……她说,自己70多岁了不算老,能干点就干点,和谐邻里最重要。(通讯员:王霄 刘辰)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