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攸克的标题非常好,学习一下。 首付贷这个词成为了最近几天最热乎乎的关键词,很多人认为首付贷其实就是个P,根本毛影响没有,也有人按照北上广深的交易总额估算出了55亿这个数据。 那么首先我们看,55亿是高估还是低估: 当然首先还是看北京的NO1,链家公布的数据,首付贷到底有多少? 在2016年1.1-3.8,链家公布的集中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总信贷额度是50亿。
那么其中多大比例是首付贷款?这只能参照之前公布的2015年25%的比例(本截图内容已经被删),也就是实际大约首付部分的为12.5亿。那么比例是多大:
本图为官方在2016年1月21日推送截图,这么一算2015年,北京龙头的首付贷款金额大约为46亿,剔除其中新房的3亿,那么也就是43亿二手房首付贷款。 那么我们单独看看一月份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月北京信贷数据显示:当月全市人民币消费贷款增加234.7亿元,同比多增53.9亿元;经营贷款增加9.9亿元,同比少增17.6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76.2亿元,同比多增58.9亿元;(包括所有一二手交易) 那么链家公布的数据中做了多少金融产品?25.24亿,按照其中25%是首付贷款的话,也就大约为6.3亿为首付贷款产品。 这只是一家,如果按照链家在北京所有交易中的成交比例放大,那么全市的首付贷款比例大约为18亿(二手房成交占所有房源成交70%,链家占50%。本数据不完全靠谱) 这是不是就没了?当然不是,还有一个东西叫消费贷: 2014年4月下旬,北京银监局正式向辖区内商业银行下发《关于个人综合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提示的通知》,文件要求个人消费贷原则上发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期限为10年以内。
注意了,抵押消费贷款是有可能成为首付的,那么我们再看比例: 抵押消费贷占链家比例为6.8%,那么对应的也就是1月份比例为1.7亿,放大到全市大约为5亿左右。另外消费贷款很多由银行发放未统计在内。 从1月单月看20-23亿左右的首付贷款看似不高,但银行渠道的按揭贷款数量是176亿。比超过10%。 这相当于是目前事实上已经执行了2成首付政策了,如果未来再有政策变化会如何? 伟哥及群友点评: 1:附着在一个行业上的金融赚钱的可能比本行业来的更快是时,这个行业基本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2:对于首付贷来说,不可能改变上涨趋势,金融工具有没有问题,主要看风控,是否逾越了底线。可能之前首付贷的确是监管的半盲区,也或多或少推高了杠杆加大了泡沫,但对这一轮一线房价快速上涨的清理,政府盯着首付贷可能多少有些失焦。(来着蔡美女) 3:对于真正的刚需来说,银行杠杆应该是足够用的,没必要额外加杠杆。使用首付贷杠杆的人,如果真的是投资需求为主,那么自负盈亏,不能怨别人,就跟加杠杆炒股一个道理。但这个比例有多少,目前不知道。(敏哥) 4:首付贷看贷款期限,短期2-3个月过桥资金风险不大,中长期会形成金融风险,主要看中长期首付贷的占比,但目前这些数据不知道。(郭总) 5:供需结构其实是弹性的,首付贷让本没有资格、不构成真实需求的买家入市,就是增加了需求端,而这种需求是脆弱的,经不起价格波动的,更不用说投机资金了(莲美女) 6:刚需差个10万8万的首先会考虑的是找亲戚朋友,最后考虑到首付贷的基本是亲戚朋友已经被刮过了还是筹不够的。 7:首付贷是个工具,工具本身没错吧,该不该管,管到什么程度,要看规模占比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 8:这一次房地产去库存化的加杠杆运动,看上去各种政策是会有利购买住房者进入,但可怕的是与09年最大的区别是,09年用利率7折降低了购房者的成本,所以当时增加杠杆的风险非常低。 9:官方在加杠杆的时候,这可以视为场内加杠杆,更多的场外杠杆在出现; 2月28日,世联行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一共发放了“家圆云贷”32209笔,放贷金额为29.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05%、51.90%。 这一轮加杠杆,大部分并非场内加杠杆,首付贷的利率平均超过20%,这种加杠杆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是官方加杠杆降低首付,必然也带来了贷款额的增加,贷款成本提高。 10:市场需要金融垫资平台,如果监管了,就会有其他暗地的渠道,还不如不监管。当然,主要是避免把控交易的中介与开发商强制让客户选择高价格的杠杆,这种风险最大。因为中介可能会为了促成交易忽视风险。 11:资本是追逐暴利的,当下首付贷的风险还主要体现在个案,的确有5%首付甚至0首付购房的可能性,因为首付贷不需要抵押确权,这种完全可以能出现某某购房过程中在多个平台多次首付贷的可能性。 (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