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工会界:“延迟退休政策”尚未完全形成改革共识

工会界:“延迟退休政策”尚未完全形成改革共识

时间:2016-03-04 19:37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京华时报
记者昨天获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工会界别将以《积极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为题,进行政协委员大会书面发言。工会界别认为,延迟退休或意味着每年会减少约700万个就业岗位,建议我国探索试行弹性退休制度,更好地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

  记者昨天获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工会界别将以《积极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为题,进行政协委员大会书面发言。工会界别认为,延迟退休或意味着每年会减少约700万个就业岗位,建议我国探索试行弹性退休制度,更好地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

  工会界建言

  1 延迟退休尚未形成改革共识

  工会界别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工会界别在大会书面发言还提出,近年来出于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保资金缺口大、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等考虑,一方面出台“延迟退休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对于这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还没有完全形成改革共识。

  工会界别的大会书面发言透露,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700万人退休,延迟退休也就意味每年相应期间或减少约700万个就业岗位,而近年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相关影响。

  ◇延退效应

  影响低收入等人群利益

  延迟退休会影响特定人群的利益。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和低收入者,由于劳动强度大、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到了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这部分人往往希望能够按时退休甚至是提前退休,以便休养身体或自谋职业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伤害。

  年轻人就业压力将增大

  延退将增加就业压力。由于一定时期内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老年人如果由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更晚退出就业岗位,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就会增大,岗位提升也可能会变慢,职业发展空间受到压缩,可能会伤害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心,增加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对企业效率有一定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更需要精力充沛、专业知识结构较新的年轻人,延迟退休使身体相对日益衰弱、专业技术相对落后的老年人不得不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这可能会对企业生产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2 延迟退休应配合弹性退休制

  工会界这次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但面对延迟退休政策可能引发的诸多问题,必须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加以考虑,采取科学务实的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

  为此工会界建议,有关部门应坚持正向激励,明确只有坚持缴费年限长、缴费数额多的人将更加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让延迟退休者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使反对和质疑延迟退休的职工逐步打消顾虑。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坚持适度弹性。在制定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总体框架之下,建议探索试行弹性退休制度,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比如在60至65岁之间,由职工自主选择退休年龄,以更好地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

  3 民企职工也应享受提前退休

  虽然人社部部长近日已经表示,我国延迟退休方案已形成,今年将向社会征求意见,不过这次工会界别也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在保持原有提前退休规定的前提下,还应该进一步修改办法,统一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从事特殊工种职工的提前退休标准。

  这次工会界别在相关提案中介绍,1978年由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它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该退休。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暂行办法》将从事特殊工种享有提前退休权利的职工圈定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导致目前在民营企业从事特殊工种的广大职工被排除在外。

  改革开放至今,特殊工种不仅在国有企业有,在民营企业也大量存在。以钢铁行业为例,2015年钢铁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企业纷纷选择精简人员。在被精简人员安置时,有较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反映,企业中从事特殊工种的年龄偏大的职工想要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却被告知他们所在的企业由于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不能享受提前退休待遇。

  这对于劳动者和企业来讲有失公平。这部分职工由于年龄偏大,体能和反应都不符合继续从事特殊工作的标准,大大影响劳动效率和生产安全。在行业形势和企业发展状况较好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岗位、内退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但在钢铁行业整体面临结构调整、人员分流、减产限产的大背景下,企业已自顾不暇,这部分职工不仅存在岗位人身安全问题,还有可能面临直接被推向社会的风险。

  对此工会界别在相关提案中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应尽快启动对《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的修改,实现用工同等对待,公平公正,统一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提前退休标准,让在不同所有制里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退休的年龄、工龄标准一致,以彰显社会公平。

  专家观点

  养老保险费率应相应降低

  昨天,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就延迟退休相关问题接受了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他表示,延迟退休政策的启动应配合养老保险费率的降低,同时男性女性应同步开始延退,但女性延退脚步应更快一些。

  对就业影响或没有预期大

  针对延迟退休会使得原来应退休者继续工作,导致每年会减少一定数量就业岗位的问题,房连泉分析,初期这对就业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不过随着老龄化加剧,国内也会产生更多诸如老年服务业等相关就业岗位。因此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并不会有预期的那么大。

  不过,目前较高的养老保险缴费费率,确实使企业用人成本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房连泉表示,一旦开始推行延迟退休,就意味着很多单位要更多地使用年龄更大的职工。众所周知,大龄职工相比新入职的员工,其工资待遇和社保缴费金额,要比新职工高出不少,这确实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用工成本。

  对此房连泉建议,一旦我国开始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就应该配合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费率。人社部近日透露,现在养老保险是省级统筹,各省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主要还是人口结构性的因素,造成了一些差距。有的省养老金能够保发放40至50个月,有的省只能保发放1至2个月。去年的统计数据还显示,已经有7个省当期收不抵支,但好在这7个省都还有累计结余。房连泉认为,受养老金上述因素影响,养老保险降低费率的空间并不大。即使配合延迟退休政策,预估也只能降低1至2个百分点,其示范效应会相对更大一些。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