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北京市建200平方米天敌工厂灭天牛

北京市建200平方米天敌工厂灭天牛

时间:2015-08-19 11:19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北京青年报
观察动机:京城入夏以来,北七家附近的树林经常可以看到大量木屑从树干上“排出”,一些树干上还有很多孔洞。经专家考证,这是天牛啃食树木的结果,那些孔洞是天牛羽化时留下的。

  观察动机:京城入夏以来,北七家附近的树林经常可以看到大量木屑从树干上“排出”,一些树干上还有很多孔洞。经专家考证,这是天牛啃食树木的结果,那些孔洞是天牛羽化时留下的。据悉,天牛是本市当下分布最为广泛的害虫。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获悉,本市正在建立200余亩的“天敌工厂”,通过“以虫治虫”消灭害虫。

  “以虫治虫”是本市正在推广的一项生物治害技术,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近期新建了一处“天敌工厂”,占地200多平方米,专门用来培养繁育天敌。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赴“工厂”内对天敌的培育和养护一探究竟。

  “天敌工厂”里面有4间培养室和1间饲养室,每个房间约有20平方米。培养室里存放着大量正在繁殖天敌昆虫的试管,并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控制房间内的温度及湿度。另外还有2间接种室,每个房间约有30平方米,分别用来培养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这两种昆虫都是害虫天牛的天敌。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在“天敌工厂”看到,两位技术人员正在培育肿腿蜂。技术人员把面包虫放入试管以后,再用毛笔把肿腿蜂放入试管,并将管口塞紧。在随后的时间里,肿腿蜂会在面包虫身上产卵,一头肿腿蜂的产卵数量可达到几十粒。大概一个月时间,卵便孵化成肿腿蜂幼虫,并靠吸食面包虫身上的营养生存,面包虫也就死掉了。

  肿腿蜂成虫个头很小,只有三四毫米。一根试管繁育的肿腿蜂数量最高可达上百头。繁育出来的肿腿蜂,在低温条件下能保存三个月以上。需要消灭害虫的时候,取出试管内的肿腿蜂,释放到植物上即可。它们会自己寻找天牛,并在其周围或天牛身体上产下自己的卵,卵孵化为幼虫后,从天牛身体上汲取营养,满足自己的生长需要。这样一来,就起到了消灭害虫的作用。

  仇兰芬博士介绍说,新建成的天敌工厂预计明年可繁育200万头肿腿蜂、20万头花绒寄甲。另外还有50平方米用来试验繁育瓢虫,瓢虫是蚜虫的天敌。

  调查

  大规模植树造林带来养护难题 滋生“不冒烟的火灾”

  近年来,本市大面积平原造林、建设郊野公园,今后还将建设京津冀生态廊道、环北京森林公园等,这些建设项目在增加城市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养护难题也伴随而来。

  比如,松树、柏树、柳树、榆树、国槐等树种,非常容易出现天牛,这是一种蛀干类害虫,被称为“不冒烟的火灾”,在北京地区很常见。天牛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生长时会蛀食树干和树枝,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使树木的长势衰弱,容易被风折断。受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株树木死亡。

  业内人士介绍说,天牛寄生在树干内部,从外表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成灾,危害极大。植树造林中有“三分造、七分养”一说,随着近年来本市大规模植树造林,不少人造绿地的树种结构比较单一,其养护难题也更加凸显。

  据仇兰芬博士分析,仅靠人工管护是不现实的,然而“飞机打药”又会污染空气、土壤,对于天牛这种生长在树干内部的害虫也起不到作用。于是,就有了生物防治手段,天敌释放出来以后,本能地会去寻找寄生害虫。

  虽说“以虫治虫”的速度不会像农药那样立竿见影,但是这种技术既可防治害虫,又对环境没有污染,越来越显出其价值,逐步推广将是大势所趋。今年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这也为“以虫治虫”技术推广提供了依据。

  单一绿地“以虫治虫”效果不佳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目前“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也面临着难题。由于不少人造绿地的树种结构比较单一,不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生存。也就是说,害虫天敌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食物、越冬场所等才能更好地发挥持续控制害虫的作用。目前,本市正在研究试点植物的合理配置,试图构建一种和谐的生态调控模式,使天敌在自然条件下就能生存繁育。

  目前,天敌繁育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

  天敌昆虫属于活体生物,无法机械化批量生产。从人工繁育的角度来看,繁育天敌的技术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温度、湿度、食物等因素都会对繁育数量产生影响,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现在的情况是,天敌繁育单位会根据自身特长,专门对某几类天敌进行研究和培育,这就造成了“小规模、分散式”的天敌昆虫繁育模式。

  举措

  研究试点

  自然条件下繁育天敌

  为了解决天敌昆虫没有适宜生活环境的问题,今年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门立项研究,探索天敌与植物、害虫之间的关系,试图构建一种和谐的生态调控模式,为害虫可持续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今后,将在本市试点自然条件下繁育天敌。

  园林科研院园林植保研究所所长车少臣介绍,植物多样性的合理应用可以在园林害虫防治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比如种植一片树木,容易发生某种害虫,就要考虑在其周边合理配置一些对天敌有保育功能的植物,使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存活、繁衍。再比如蚜虫的天敌瓢虫,喜欢到石头缝等处越冬,今后在搭配植物的时候,就要考虑设置一些有利于瓢虫的越冬场所,以保证天敌存活。

  目前这项课题正处于定性研究阶段,最终会定量设计,并试点。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