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人死亡、4人轻伤、2人重伤。5月2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琴台办事处辖区康乐园老年公寓的一场骇人听闻的火灾,震爆了媒体,震惊了国人,也震动了中央。事发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河南省和有关部门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做好遇难者善后和家属安抚工作,并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全力抢救伤员,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安抚等工作,妥为善后。 在跟踪关注事件后续的善后及追责之余,我们不能不再一次地发问:这起灾祸何以会发生?它只是暴露了养老院自身的问题吗?我们的民政、安监、消防部门之前都干什么去了?早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党中央就提出了"老有所养"的民生目标和要求,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县级养老院是什么状况,这场大火把它彻底展示在公众面前了。对此,我们的地方党委和政府该作怎样的思考? 根据媒体的披露:这所老年公寓是平顶山市民政局于2010年末批准成立的。公寓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它的创办者范花枝是鲁山县周乡沈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创办的动因是"这些年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做生意、打工了,无法照顾老人,于是她就想起了要办养老院,在养老院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多是她的亲戚朋友。"四年多了,这所养老院的房子居然一直是"铁皮泡沫屋",极易燃烧。而着火的这一栋是"生活不能自理区域",里面居住的老人"有的偏瘫、有的拄着双拐,连吃饭都得有人喂"。这里居然"一到晚上就找不到人"。就是这样的状况,当地政府还一度将其列为"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的"政绩"来宣扬…… 当这样的细节披露出来的时候,痛心之余,我们能无动于衷吗?难道说"铁皮泡沫屋"就是我们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而且竟然还堂而皇之地成了地方政府"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的"政绩"?这样充满安全隐患的老年公寓,每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是怎么过关的?这样的"生活不能自理区域""一到晚上就找不到人"的状况,民政局等主管部门是怎样监管的?还有这所老年公寓所在的社区居委会有过相应的监管吗?由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来创办这样的老年公寓,她的资质是怎么获取的?我们的有关部门有相关的资质标准吗?我们还有多少"留守老人"连这样的"铁皮泡沫屋"也住不上?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在干什么?我们距离"和谐社会"还有多远的距离?为什么任何事情一定要等到惊动了中央主要领导,才能有个比较满意的结局? 两年前(2013年1月)的河南兰考,也曾发生一所私人收养所遭遇大火,七个孩子罹难的惨剧。惨剧发生前也是一直无人过问。同样据说当地官方也是曾拿收养人的"爱心事迹"来"装点门面"。真是无独有偶。何以这样的前车之鉴就是不能引起我们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惨剧真正的责任该由范花枝们来全盘背负吗? 再一次想到了每年春节前夕,各地党政主要官员都要上演"慰问困难户"的"必备节目"。不能不说在诸多官员的眼中,招商引资、建工业园区、抓大项目才是他们堂而皇之的"正事"。这些既与"政绩工程"无涉,也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的鳏寡孤残,只要有个"收留所"就不错了,能够在节日慰问时提供"做秀"的目标,就已经是他们的价值增值了。至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民生工程",还是先得给"政绩工程"让让路的好,不然,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岂不遗恨终生? 习总书记一再指出:党员干部要用"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针对鲁山养老院大火折射出现的问题来看,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依然任重而道远。 毫无疑问,这场大火远远不止是38个生命的罹难,更烧出了我们工作中必须反思和整改的诸多问题: 一是对于涉及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践行党的宗旨的高度,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拿在手上,不得敷衍塞责,必须把它当成切实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来抓。此正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 二是必须加快出台老年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与落实,确保该行业有章可循。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约2.12亿,其中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农村,由于打工经济的原因,"空巢老人"问题尤其普遍,而这里也恰恰是我们过去的薄弱环节。因此,养老产业需求巨大。这就尤其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行业标准,确保该行业管理有章可循。 三是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如市民政局,还是其它职能部门如安监、消防以及社区、街道居委会等服务部门都要在平时加强监管,相互联动,共同筑牢安全防线,确保防患于未然。 四是单位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要切实加强,要有专业人员定期检修线路设施,平时加强巡逻与监控,确保万无一失。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义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