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玉梅 近日,加区幸福家园小区王女士家来了一个操外地口音的男青年,声称自己是“城市安全防盗办”的工作人员,上门给市民安装防盗报警器。当时王女士家里只有她和孩子在家,孩子一听说“安全防盗办”这个头衔,马上就劝王女士安装。“我当时是有点怀疑,可是我儿子却坚信不疑。安装完之后我觉得不太对劲,担心是骗人的,就向对方索要证件,可他说出门着急,忘了带了。我要求退货,他又不肯,留下了一张收据,匆匆走了。” 记者在王女士家里见到了所谓的防盗器。这个“防盗器”是一个安在门框上的白色塑料盒状的装置,打开开关后,房门正常开启时警报器发出了刺耳的警报,而房门遭到敲打、硬撬时,这个防盗器反倒没有发出任何“警报”。“到最后我这个防盗器只能防范家里人,如果真有人撬门的话,这个防盗器一点作用都没有啊。”王女士表示,若不是因为对方说出了“城市安全防盗办”这个听上去正规的部门,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安装的。 无独有偶,幸福家园小区2号楼的张女士也遭遇了此事。但是她向对方索要证件未果后,拒绝开门安装。记者走访小区内其他住户时发现,所谓“安全防盗办”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选择上班时间上门安装,这个时间段一般居民家里要么没人,要么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而老人和孩子的警惕性相对较差,“安装”成功的几率比较高。 记者拨打了王女士收据上的联系电话,对方声称他们是一家科技公司,本次安装活动是经加区有关部门批准的,记者询问是哪家单位批准的,对方又含糊其辞。随后,记者将这件事反映给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核查后反馈的结果是:我区没有“安全防盗办”这个部门,他们会尽快督促加区有关部门将这件事通知各社区,及时提醒广大居民提高警惕。 本报提醒广大市民,春节临近,市民应提高警惕,切勿轻易相信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