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昆明市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开幕,市委书记高劲松向全委会作了题为《振奋精神 敢于担当 攻坚克难 奋力谱写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的报告。 该报告有哪些亮点,该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下一步应如何抓落实?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中共昆明市市委党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全会报告从不同角度分别作了解读。 顶层设计吹响集结号 “报告体现出‘新、准、实、深、全、远’ 的鲜明特征。”市委党校副教授赵培章认为,报告对昆明在云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系统思考、顶层设计,吹响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既深谋远虑又脚踏实地,创新颇多,亮点频现。 所谓“新”:谱写了昆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所谓“准”:报告准确把握昆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准确把握中央和省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新特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所谓“实”:总结成绩实,分析问题实,布局谋篇实,发展措施实,思想作风实。所谓“深”:深谋细划,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系统推进各项工作,在解决矛盾问题中打开新局面,在应对困难挑战中实现新跨越。所谓“全”:全面部署昆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所谓“远”: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立足实际,放眼全球,将昆明放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进行战略谋划,又置身云南桥头堡建设的主战场、“一带一路”的最前沿、面向东南亚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来战略布局。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报告提出“要科学研判,提振信心,准确把握昆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市委党校教师赵敏鉴认为,“贯彻全会精神,需要有新认识、新思路和新作为,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昆明的经济下行存压力。但整体向好有支撑,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必须要有“新认识”,要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积极作为。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在解决矛盾问题中打开新局面,在应对困难挑战中实现新跨越,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新思路”就是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一产稳步提升做出特色,二三产业两轮驱动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新作为则是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做好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两篇文章”。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转型。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昆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市新格局。” “让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理念,让法治成为社会共同信仰,让法治来凝聚改革的共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迫切。”市委党校副教授李琳说,当今的昆明,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观念多元,利益关系复杂,矛盾交织,社会公众期盼公平正义,昆明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呼唤法治保驾护航。 要完成报告提出的“法治昆明”建设的目标,就要不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就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中的难题,切实发挥法治在规范主体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化解社会冲突中的作用,以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有序。 “这需要法治精神来引领,法治思维谋划,法律规范实施,法治标准评价,最终在法制轨道里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李琳认为,今后,我们要以科学立法为先导,夯实社会治理的制度支撑;以严格执法为保障,凸显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责任;以公正司法为准绳,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以全民守法为基础,巩固社会治理的法治基石。(昆明日报 记者杜托)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