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老北京蜡果:起源于清末 如今仅一人传承

老北京蜡果:起源于清末 如今仅一人传承

时间:2014-07-29 10:30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北京晚报
凡是来客人,刘秀华家的桌子上必定会摆放一个内容丰富的大果篮,里面四季瓜果、蔬菜俱全,当你忍不住想尝鲜儿的时候,主人既不相让也不劝阻,多是微笑看着。

  凡是来客人,刘秀华家的桌子上必定会摆放一个内容丰富的大果篮,里面四季瓜果、蔬菜俱全,当你忍不住想尝鲜儿的时候,主人既不相让也不劝阻,多是微笑看着。当鲜果快要入口时,才会发现此果非真,而是清朝末年就出现在北京集市上、如今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蜡果。而此时,作为蜡果京城唯一继承人的刘秀华女士和丈夫聂福麟先生则会将这蜡果的故事向客人娓娓道来。

  蜡果历史悠久,制作起源于民间。据聂福麟查阅相关文字考证,我国从宋朝时期就有了蜡制品。由于蜡的熔点低,便于浇铸成型。节日里,人们常做一些蜡兔、蜡鸭子、蜡花和蜡水果等形状的河灯。点燃后放在水中,称作“水上漂”,这是蜡果制造的雏形。到了清朝末年,蜡果已出现在北京地区的集市上,大街小巷出现了叫卖蜡果的小贩。新中国成立后,蜡制品厂成为北京特种工艺生产合作社的成员,生产的蜡果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陆续出口到了东欧和前苏联等国。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蜡果已很少生产。1984年北京工艺美术厂成立了蜡制品车间,又制作了其它的蜡艺术品。这一时期,蜡果除继续出口换汇外,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制作过植物、水果等标本,并为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制作过展品,还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人民艺术剧院等单位制作过道具。2000年北京工艺美术厂宣布解散。

  64岁的刘秀华自幼喜欢绘画和各种制作。1969年毕业于海淀101中学,之后在家练习绘画。1971年进北京工艺美术厂国画车间蜡果班组,师从武鸣华女士学习蜡果制作技艺。期间,全面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还制作过多种蜡制品,如人物、动物以及各种艺术蜡烛、仿古蜡烛等产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秀华女士改进了许多制作蜡果的方法和工具,保证了蜡果的生产质量。1984年,厂成立了蜡制品车间,刘秀华女士任车间负责人,主要生产一些蜡人以及蜡动物等产品。

  如今,随着北京工艺美术厂的解散,北京地区已经没有一家生产蜡果的厂家,从事蜡果制作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老艺人已全部作古,第三代艺人中大多数已逝去,唯剩武鸣华女士一人,现已八十多岁高龄,不能从事手工制作了。第四代艺人中只有刘秀华女士和聂福麟先生坚持在家中手工制作蜡果。为了将蜡果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他们教授自己的子女学习制作技艺。但这并不是刘秀华的全部心愿,她希望能有一个工作室,一来有足够的面积展示这门技艺,二来可以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加入,使这门老北京传统技艺回到社会。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