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6月5日电(记者蔡国栋)“吐鲁番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苹果顶呱呱……一年四季有瓜果,来到新疆不想家。”凭借特有的光热条件,新疆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西域大果园”,各色果品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的餐桌。 截至去年底,天山南北的特色林果总面积突破2300万亩,年产值达到492亿元(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每年我们发往中亚及欧洲市场的新鲜果蔬都有10多万吨,新疆丰富多样的水果蔬菜通过我们销售到周边及欧洲市场。”新疆一家农产品贸易公司的总经理于英萍笑着说,这已经改变了中亚居民的饮食消费习惯,以往很少能上中亚居民餐桌的葡萄、哈密瓜等,现在销得很好。 让于英萍感到欣喜的还有巴克图口岸日益成熟完善的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经过多年合作协商,中哈巴克图-巴克特口岸逐渐成为农产品通关便捷高效的“特区”。为了更好地开拓国外市场,于英萍还在中亚及俄罗斯聘请了80多名营销人员和市场观察员,设置了10多个国际营销网点,构建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市场反馈体系。 短短几年,“色彩斑斓”的林果基地在新疆大地快速扩张,全疆林果种植面积从不足300万亩猛增至2300多万亩。目前在天山南北已形成两大特色“果园”,其中环绕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大面积种植的红枣、核桃、杏、香梨和苹果等,成为新疆的“大果盘”;而在北部的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等地,农民广种葡萄、红枣、枸杞等林果,收益可观。 眼下,伊犁河谷莫乎尔牧场的农民正忙着在葡萄园施肥、除草,以确保今年葡萄丰产丰收。截至目前,莫乎尔牧场葡萄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年生产能力达到3.5万吨,年产值达7000万元,其中今年有5000吨葡萄要出口到越南、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目前还有海内外经销商不断前往莫乎尔牧场洽谈合作意向。 在种植面积扩大的同时,新疆林果的主裁品种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老三样(葡萄、香梨、哈密瓜)”发展成市场需求更大的“新三样(杏子、红枣、核桃)”;林果品种也由80余种压缩到18种;瓜果精深加工能力也提高到每年千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新疆还加快了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了800多个高标准丰产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250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和生态健康果品基地,以及近100万亩出口注册果园。 如今,新疆的红枣、杏种植面积已居全国首位,核桃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去年新疆农民人均收入来自林果业的就达1100多元,特别是林果业发展较早的地州、县市,林果业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5%以上。 新疆还将扶持林果储藏保鲜与精深加工作为林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提升附加值。目前,全区已有62家林果业重点企业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红枣深加工为主的新疆天海绿洲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其中的佼佼者。 为了让中国更多老百姓和海外消费者品尝到“西域大果园”的产品,新疆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和成都建立了六大果品销售平台,在海内外市场上打出了“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阿克苏苹果”、“哈密大枣”等3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新疆林果业在每年产生数百亿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成为塔里木盆地阻挡风沙、改善绿洲气候的重要生态屏障。地处沙漠边缘的和田地区,随着“果园”面积的扩大,风沙较以往明显减少。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