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驻联合国记者 苏毅):联合国6月底将再版《联合国宪章》,发布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六种语言版本,以及六个英文彩色版本。人们或许不能记起其中的条款,但这份有着70年历史的国际法文件事实上从未被束之高阁。 “我联合国人民,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 这是《联合国宪章》的开篇语。70年后的今天,这段话以及《宪章》的精神和部分条款,依然被反复引用。尤其是《宪章》强调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规定只有安理会有权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且强调只有所有非军事手段被证明无效时才可诉诸武力。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联合国使国际社会免受“惨不堪言之战祸”的意义不容质疑,“联合国为阻止另一次世界大战而生,它实现了这一目标。尽管大屠杀和武装冲突没有被禁绝,但可以说过去的70年如果没有联合国的存在世界冲突会多得多。” 1945年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起生效。 《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会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今年早些时候在安理会公开辩论上强调,虽然距离《联合国宪章》签署生效已经过去70年,但《宪章》并没有过时,“这些基本准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和整体利益,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安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70年后的今天,《联合国宪章》并没有过时。我们不仅应当重温《宪章》的精神,还应该结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宪章》内涵,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年过古稀的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埃利亚松同意这一观点。他说,70岁并不意味着老去,而更可能是历久弥新,“我不觉得70岁是个问题,当然这有我个人的原因。我认为我们是一个仍然在成长、扩大的组织。也许我们不总是选择争当类似行动催化剂的带头者,但是联合国依然是一个主要的召集人。尤其是在和平安全领域,安理会对此负有责任。在包括发展议题、人权和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也是如此。” 负责高等教育和学术机构合作的联合国学术影响倡议主任达莫达兰也认为,联合国作为召集人的作用正在不断上升,“随着面临的国际性问题越来越多,我想越来越少的政府会执意单独去面对。即使是在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上也是一样,因为政府行为对国际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战后70年的历史也已证明,联合国这个止战弥合的最大多边平台并没有使人类社会免于冲突和人道主义灾祸。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联合国一路走来并不平坦,未来依然任重道远,因此不能有丝毫停歇,“数百万人仍然在难以忍受和不安全的条件下工作。全球经济依然不平衡。联合国正是为了结束人类苦难并将它引向更光明的未来而成立。我们的确走过不少痛苦的弯路,依然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看到我们在维护和平和保护人权与尊严上取得的成绩。” 事实上,联合国一直以来从未停止过寻求在不同时期的新角色、新定位。时任澳大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昆兰去年曾在一次记者会上表示,联合国无法告诉人们天堂在哪里,但可以让世人远离地狱。 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对于联合国在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定位的描述。联合国学术影响倡议主任达莫达兰就是持这样的观点,“联合国正在变成一个更加以人为本的组织。一个为会员国服务的组织,并且明白所谓全球公民的重要性。” 70载走来,联合国和《宪章》历久弥新。“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联合国宪章》激励人类社会,为求和平安宁,唯有戮力同心,才能达到《宪章》的愿景。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