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于当地时间21日逝世,享年98岁。惠特拉姆在担任总理短短的3年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是澳大利亚最受尊敬的政治人物之一。 惠特拉姆在任内主导了澳大利亚于1972年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成为首位访华的澳大利亚总理,被澳各界尊为“澳中建交之父”。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1日说,中方对惠特拉姆去世表示哀悼。 “整个国家失去了一位传奇人物” 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21日早晨逝世,惠特拉姆家人当天早晨发表声明证实了这一消息。惠特拉姆的子女在声明表示:“我们的父亲惠特拉姆今晨刚刚去世,享年98岁。他是一个充满爱和慷慨的父亲,他是我们、家庭以及数百万澳人灵感的源泉。” 据悉,他的家人将举行私人火化仪式,并召开公众追思会。 在惠特拉姆家人宣布其去世的消息后,澳总理阿博特21日下令所有公共场合降半旗致哀,并“代表澳大利亚人民,对惠特拉姆的家人致以哀悼。”阿博特在一份声明中说,惠特拉姆是“他那个时代的伟人,激励一大批年轻人参与公共事务,他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中国现在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持久的遗产”。 惠特拉姆所在的反对党工党领袖肖顿则表示,“整个国家失去了一位传奇人物”。 主导澳中建交 留下“持久的遗产” 在惠特拉姆的众多政治遗产中,与中国建交无疑影响最为持久深远。早在1971年7月,惠特拉姆便率领工党代表团来到北京,并与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举行会谈。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当时惠特拉姆向周恩来表示:如果他所领导的澳工党在明年大选中获胜,他将立即决定同中国建交,并将尽早以澳大利亚总理的身份正式访问中国。 1972年底,在当选总理数周后,惠特拉姆便宣布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惠特拉姆宣布重新开放澳驻北京使馆。同年10月,惠特拉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成为首位访问中国的澳总理。访华期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分别会见了惠特拉姆。在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他曾11次访华,被澳各界尊为“澳中建交之父”。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1日说,惠特拉姆是杰出政治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促进中澳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方对他的去世表示哀悼。 澳大利亚历史上 唯一被总督撤职的领导人 惠特拉姆出生于墨尔本郊区一个富裕的家庭,曾在悉尼大学学习法律,战争爆发后入伍。1945年,他加入了澳大利亚工党,开始了其政治生涯。 1972年,在从政20余年后,惠特拉姆登上了权力顶峰,成为了澳大利亚第21任总理。在任期间,惠特拉姆推行了一系列对澳大利亚影响巨大的社会改革。他领导的中左派工党政府废除了征兵制和联邦罪犯死刑制度,引入了全民医保制度和免费大学教育,推动承认土著人土地权利、废除“白澳政策”等,并从越南撤兵。 尽管建树颇多,但是1975年11月,惠特拉姆因与在议会上院中占多数的反对党陷入政治僵局,被时任澳总督约翰·克尔撤销职务。他也因此成为澳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总督撤职的领导人。在随后举行的大选中,惠特拉姆失利,后逐渐淡出政坛。不过,惠特拉姆一直是澳工党的关键人物,即使晚年行动不变时,他也常常现身于他的办公室。 1942年4月22日,惠特拉姆与玛格丽特·杜威结婚,育有三子一女。玛格丽特·惠特拉姆以在家中与其夫“地位平等”著称。她是一位作家,并且曾获得游泳比赛冠军。因此2002年惠特拉姆在他们结婚60周年纪念宴会上,笑称与其他从政者相较,他在婚姻上的耐力方面,创下纪录。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