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学年第一周,天津大学学生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上,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9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一年多之前,华东师大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老师洪亚非曾开设一门名为“婚姻与爱情”的选修课,不仅吸引了近500名学生的追捧,也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一时之间,有关在大学给学生补上恋爱课、开设“婚姻与爱情”公共课的呼吁汹涌而至。可尴尬的是,当时并没有其他大学响应,使这个非常好的建议石沉大海,无疾而终。 现在好了,在沉寂了一年零九个月之后,天津大学终于成了吃螃蟹者,恋爱课堂而皇之地登上大学讲台。应该说,这不仅需要一股打破婚姻恋爱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和束缚的勇气,其初衷更是可圈可点。现在的大学生在婚姻恋爱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一是不会恋爱,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二是在恋爱上花钱大手大脚,甚至热衷于相互攀比;三是缺乏沟通、交际和处理情感纠葛的能力,遇到情感问题和挫折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而《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中的《恋爱心理学》及《恋爱经济学》恰恰可以为他们指点迷津,补齐短板,这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件雪中送炭的好事,值得肯定。 不过,恋爱课到底要怎么上,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上述新闻披露的事实来看,天津大学似乎更想把这门课开成一个“婚姻介绍所”。首先,从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来看,不是某个相关的院系,而是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鹊桥会”,单就这个名称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专司拉郎配之职的婚介所,而从该社团举办过的诸如“缘来是你”见面会等恋爱交友活动来看,干的也恰恰是婚介所的活儿,这就不得不让人产生这样的质疑:“鹊桥会”是不是在假借恋爱课之名行拉郎配之实? 其次,从恋爱课的内容来看,其重点也是放在恋爱沙龙和恋爱“实践”上,很显然这种所谓的“恋爱沙龙”,说白了就是为恋爱交友提供一个活动场所,就是在为学生找对象创造条件,其所从事的工作与婚介所毫无二致,可以说,所谓的恋爱课实际上已然开成了一个婚姻介绍所,这显然背离了上述开设恋爱课的初衷。 第三,从恋爱课的评分标准来看,也完全以恋爱的“成功率”为出发点,这从“鹊桥会”负责人的介绍就可见一斑。该负责人称,如果学生将课程知识学以致用,交到了一个好的对象,我们可以酌情给满分。这一评分奖励标准可谓一语道破了天机,在该校“鹊桥会”负责人的眼中,所谓的恋爱课根本就是一个幌子,他们所要的不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婚介所,试问: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恋爱课又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开设恋爱课的根本目的乃在于针对学生在恋爱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纠偏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生活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化解各种生活、情感、婚姻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终身受益,正确处理好今后生活中的情感、婚姻和家庭关系。可现在天津大学的恋爱课却以“交到一个好的对象”为目的,把恋爱课开成一个婚介所,不仅把恋爱课这本好经念歪了,更是对大学精神和文明的一种亵渎。 不可否认,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完全可以谈情说爱,但问题是谈不谈恋爱纯属学生个人的事情,现在上述所谓的恋爱课却强迫学生谈情说爱,甚至将恋爱的“成功率”作为评分的标准,这不仅将学生引导到学业以外的方向,也背离了大学培养人才的宗旨。我们常常质疑,现在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人才,为什么培养不出科学大师和大家,试想一下,我们的大学只热衷鼓励、引导学生谈恋爱,这样又怎么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呢? 因此,窃以为,当务之急是必须纠正恋爱课这种以拉郎配为唯一目的做法,让其回到为学生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补齐短板,帮助他们回到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生活观和价值观正轨上,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无穷,也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恋爱课。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及时、正确地化解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排除干扰,轻装上阵,把精力放在学业和追求成才上。我想,这个结果恐怕才是我们的大学真正需要的,也是我们乐见的。(孟木二梓)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