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月20日电(记者李浩 李亚楠)从西安开往榆林的7006次列车上,列车长康贵扯着嗓子唱起陕北民歌,有的乘客也跟着哼唱起来,车内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叫好和掌声。随着绿皮火车的晃动,挂在走廊的红灯笼也有节奏地摇摆起来。春运一开始,列车工作人员便在车窗贴上陕北特色剪纸窗花,车厢里挂起中国结和红灯笼。这让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张新社提前感受到了年味。“喜庆得很,还有陕北方言报站,一上火车好像已经到家了。” 7005/6次列车是在西安和榆林之间往返的公益慢火车,行经蒲城、富平、澄城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串联起黄土高原32个车站,最低票价仅1元,是沿线老乡探亲务工的首选交通工具,因12小时的运行时间和便宜的票价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作“小慢慢”。 坡底村站下车的贺武涛今年36岁,他16岁开始外出务工就一直乘坐“小慢慢”,对这趟绿皮车有很深的感情,他跟记者算了笔账,火车票价13.5元,如果坐大巴,从西安到县城就要48元,回村里还得再费周折,打车还得花40元。“春节、中秋,我逢年过节就回家,有时当天就能打个来回,要是没这趟车代价就太大了,平时可就不敢回家了。”贺武涛说。 “小米6元/斤,电话……”在助农车厢内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栏上,一些老乡写下自家农产品的价格和自己的联系方式,有人觉得价格合适,可以致电购买。康贵说,很多时候,老乡刚写下价格,就有人相中,两人一拍即合,现场就达成交易。 “小慢慢”自1995年开行,已经走过25个春秋。列车长康贵是2004年开始在“小慢慢”上服务乘客的,康贵拿起手机说,每天在火车上的步数就能达到2万多步。在他眼里“车虽慢,但温情满”。 “一些甘泉学生到延安上学、一些学生从贺家河上车到洛川县城去上学,他们的交通工具就是咱们这趟车,他们是‘小慢慢’周末的常客,有的同学上车后要写作业,我们就在列车上准备了台灯。”康贵说,一盏盏台灯已经成为列车乘务人员与学生们的约定。 每年康贵还会在“小慢慢”上遇到不少喜事,“从镇川站到米脂站,新郎、新娘戴着大红花,接亲的队伍吹着唢呐就上了车,整个车厢都热闹起来。” 由于“小慢慢”还是内燃机驱动,车上的取暖和热水还得靠烧锅炉,屈龙就是负责烧茶炉的一名“暖男”。“列车7点50分开动,我5点多就要开始烧煤热水。”说话间,煤炉倒烟,一股呛人的烟气夹杂着煤灰熏得屈龙连声咳嗽。 在7005/6列车乘务人员的心里,“小慢慢”不仅是务工人员返乡的春运列车,也是方便陕北老乡出行的“公交车”,还是陕北后生的“婚车”“校车”,是守护黄土高原25年的温情列车。 2019年,延安告别绝对贫困,陕北人民已经走上新生活的快车道,但绿皮车“小慢慢”仍然继续在开行,满载欢声笑语。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