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扶贫济困激发爱的力量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座谈会在京召开
![]()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座谈会在京召开。 (北京12月25日) 慈善事业是跨越国界、最美好的爱的语言,也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中国慈善联合会昨日在北京举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座谈会,《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出台的指导、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文件,与会代表就《意见》的重要意义、主要作用和创新亮点等进行解读和讨论。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座谈会上说,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中国慈善事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发展中也出现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现象,一些慈善组织因为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受到了社会公众和舆论的质疑甚至批评,一度慈善事业蒙上了一些雾霾。全社会呼唤慈善立法,呼唤慈善事业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慈善立法尚需时日的情况下,民政部先推动出台一个国务院文件,来引导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 突出扶贫济困,让慈善激发全社会爱的力量 《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活动,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各类慈善组织。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慈善事业的重要领域,”窦玉沛表示,《意见》突出扶贫济困,因为它最能拨动人们内心深处爱的琴弦,在慈善组织送爱心的行动中体会光荣,领悟崇高,感受爱的力量。中国还有8000万城乡低保五保对象、8500多万残疾人、1.2亿贫困人口、1.6亿农村“三留守”群体以及大量遭遇临时突发困难居民的各种基本生活问题需要解决。他说:“编织社会生活安全网,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得需要通过慈善事业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认为,中国贫困人口较多,《意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希望通过慈善事业提供更全面的社会服务和保障,解决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红涛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政策细则,推动县一级扶贫济困类公益组织的成立,让慈善组织在扶贫济困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探索互联网慈善,发挥网络捐赠的技术优势 《意见》提出创新捐赠渠道,积极探索培育互联网慈善,发挥网络捐赠的技术优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在座谈会上表示,目前我国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已超过8亿,社会组织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使慈善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更加精准。 “《意见》提出发挥网络捐赠技术优势有新意,”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建议,政府可适当搭建平台,推动甚至举办相关培训,鼓励一些移动互联网公司如腾讯、新浪、阿里巴巴等,为慈善组织举办网络捐赠技术的培训。 窦玉沛说,“网络捐赠将是未来最大的捐赠渠道。” 设立慈善信托,开拓公益与商业合作模式 《意见》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捐赠和志愿服务,探索捐赠知识产权收益、技术、股权、有价证券等新型捐赠方式,鼓励设立慈善信托。 中国银监会非银部信托非现场处副处长张海阳说,我国公益信托重要发展时期是在2008年是汶川地震时,银监会下发通知,鼓励信托公司从事公益信托的业务。 “随着捐赠形式的多元发展,包括股权捐赠、技术捐赠、知识产权捐赠、有价证券捐赠等模式的落实,将对整个社会影响较大,特别是造成慈善资源或慈善资本的改变,”中民慈善捐助中心副主任刘佑平表示,以慈善信托为代表的慈善资本的快速发展,将会成为中国社会财富的一种新常态。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朱晓红认为,《意见》开拓公益与商业合作新模式,不仅对高收入阶层开展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财政革新,也开展慈善信托方面的创新实践。下一步就考虑制定怎样落到实处的制度规范。 细化薪酬待遇,完善慈善人才培养政策 《意见》提出要合理确定慈善行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加强慈善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和职业教育培训。 “慈善行业人才流失率高,薪酬低、高强度工作、身份尬尴等原因导致行业人才紧缺,”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认为,完善慈善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和慈善组织的大力支持。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邢建绪说:“不仅要细化从业人员的职称级别和薪酬待遇,更要逐步健全以慈善从业人员职称评定、信用记录、社会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老牛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建议,建立合理制度规范慈善行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益慈善从业者的社会地位。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