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目前,有关部门正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紧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这也是第一次有政府部门对食盐专营取消的传闻加以确认。 中央部委有关方面明确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这对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今后,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在选择食盐产品上,将有更多的自主权,不会因“跨区域用盐”受罚,也会在选择吃盐上有了“加不加碘”的自由。取消国家统管的食盐专项体制,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盐税收已在国家税收总量中占比过低。2006年盐税只占我国税收的0.04%,和我国古代及近代其占比高达80%以上相比实乃微不足道。 在彻底改革和打破食盐专营体制之下,食盐生产厂家可以有更多选择权,选择卖给国有公司还是卖给将逐步进入的民营企业,由市场说了算,由生产厂家说了算。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公平竞争之下,生产厂家在价格上将有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今后食盐出厂价格将大幅度提升、生产厂家将获得更多的利润。 一些消费者设想打破食盐专营体制后,食盐消费价格会大幅度下跌,这一想法是难以实现的。在价格监管和宏观调控之下,食盐价格不可能大幅度上涨,但市场化了的食盐经营又不可能舍弃利润,因此也不会导致价格下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食盐价格将保持在相对平稳之下运行。可能有人认为,改来改去对公众和消费者原本没有多大好处,这一判断也不完全正确。食盐打破国家专营,向市场和消费者释放的利好信号将是潜移默化的和持久性的,需要若干年或很多年后才可能体现。譬如更多民营主体介入经营,消费者在食盐品种上会有更多选择权,有更多的包装、花样的选择,有“加不加碘”的自由等等。以及政企分工之后,政府行政领域的部分机构和人员的裁减等,都将逐步以改革红利方式向社会和公众释放。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