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平凡的人们,他们质朴无华、貌不惊人;这是一群不平庸的人们,他们无私付出、不图回报。他们的一言一行,总能击中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他们的微言善举,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0月20日,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4”第三季度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数十万网民选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动人物。无论在虚拟网络还是在现实世界,人性的光辉大放异彩。 感悟幸福,传递温情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爱心妈妈”早热古丽看来,幸福就是为自己收养的一群维汉脑瘫儿童找到自信和康复的希望。从2005年至今,新疆库尔勒维吾尔族妇女早热古丽共收养了22个脑瘫孩子。 9年时间里,为了让孩子们能得到康复训练,早热古丽和丈夫四处筹措资金,甚至不惜卖掉新房。也曾因经济困难想过要放弃,但是每每想到孩子们对健康渴望的眼神和围着自己叫妈妈的场景,早热古丽还是咬咬牙选择了坚持。 “现在,我懂得了,‘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情……”安全度过隔离期的曹广在微博中写到。 作为我国第23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成员,730天的援非之路,曹广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为非洲兄弟做了200余台手术,为数百名非洲兄弟解除病痛。 然而,由于接诊了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第一位埃博拉感染患者,与曹广一同接诊的非洲同事病发离世,他本人也被隔离观察。21天的隔离期,他承受了漫长的痛苦煎熬,最终与死神擦肩而过。 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关爱。 为了让儿子和更多脑瘫智障孩子“有尊严且有品质地活着”,胡斌这个身材并不高大的男人,在如日中天的事业和脑瘫儿子的幸福面前,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助残”胡斌用自己的坚强,为这群折翼的天使撑起一片蓝天。2011年3月,他创办的为重度智障和脑瘫等残疾人提供托养和教育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迎来了第一批重度脑瘫、智障和自闭症孩子,儿子多多和其他13位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蓝莓班”。 在胡斌眼里,这群孩子们像蓝莓一样,可能一碰就碎了,但他们又像蓝莓一样,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也值得珍惜。 坚定信念,守望生命 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 “山像母亲,要对得起从小养育我们的水源和山林!”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却是海南万宁凤凰山护林队这群铮铮男儿发自内心的责任与担当。 不到150米的低海拔地区,人口稠密,守护2万多亩雨林,这本是件十分困难的事。然而,22年,一群真汉子扎根深山,没有一分钱补贴,却为海南保住了几乎是最后一片最原始的低海拔热带雨林。 海南万宁凤凰山护林队,像山神一样,22载默默守望着“母亲山”。他们流过汗、淌过血、奉献了青春,赤子之心却从不动摇。 “大家平安无事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在福建石狮沿海,老人吴金峰和他的伙伴用肩膀守望着大爱,蔚蓝的台湾海峡海水见证着一段段对生命和平安的美好愿景与感人故事。 原本是一家服装贸易公司老板,因为海泳的兴趣,更因为对生命的珍视,吴金峰组织了一支海上义务救生队,成立了石狮市海泳协会。 自掏腰包,购置救生艇、救生衣、救生圈等诸多救援器材,请来国家级资深游泳教练,对会员们进行海上救助培训。 七八年来,300多名救生队员在海浪和礁石间,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溺水者。惊涛骇浪中,原本会被吞噬的200多条生命得以延续。 一壶茶水,几块红薯,一个挎包,一台相机。一个手柱拐杖的老者行走在湖南邵阳县的山水之中,脚步从未停歇过。 “守护文化遗产,匹夫有责、匹夫可为、匹夫有为。”这位不问代价寻访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徐霞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话语。 2007年起,唐湘鹏自发自费独自徒步走遍全县25个乡镇,666个村和居委会,5480个自然院落。7年多来,他头顶烈日,冒严寒,战酷暑,走村串寨,爬山涉水,拍摄了历史、民俗、古树珍木、民间艺术等照片6万多张,撰写游记340篇。这位骄傲的独行者,用脚步丈量生命的价值。 三句平凡的话语,见证着三个平凡的群体和个人的守望,更是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诠释。 传递爱心,延续感动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或许你还在为一时的不如意感慨世风日下、人情淡薄,但是总有一群人会用大爱与无私,温暖你的心扉,让你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河北爱心救援队就是这样一群人。1800余名志愿者,240多个日日夜夜,4000余次义务救援……不论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哪里有车主的需求,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许多人把他们称之为游走在城市中的“暖心人”。 “你信吗?做志愿服务会上瘾。我们不图名不图利,享受的是这种‘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传递正能量’的过程。”救援队队长严爱国说。 成立以来,河北爱心救援队的足迹几乎遍布石家庄每个角落。他们用无私的付出播撒一颗颗爱心的种子,在他们的影响下,衡水、沧州、辛集、张家口、北京等地也相继成立爱心救援队,爱心之花开遍了燕赵大地。 带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完成100余次志愿服务,3000多名青年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坚持为农民工子女补课;发起敬老爱老活动,帮扶30多位空巢老人;热心公益事业,累计发起爱心捐款十多万元。90后大学生特木钦,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着爱心和感动,传播青春正能量。 勿以善小而不为。“和事佬”刘卫平群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对这句话进行了完美诠释:一群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可他们闲不住,主动义务为居民排忧解难,乐于管别人的“闲事”,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和事佬”。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