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昔日盐场 今朝良田(创新故事)
营口国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盐碱地综合治理中,经过试种、对比,筛选出耐盐的水稻品种,水稻产量稳步提升。图为成熟期的“盐粳431”水稻。纪 鹏摄 昔日制盐场,今朝变良田。秋收结束、颗粒归仓,辽宁省营口盐田复垦项目区再传好消息:经过改良的1500亩盐碱地平均亩产水稻630公斤,比去年增加21公斤。 “今年秋天营口阴雨天气多、气温低,不利于水稻生长。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区的水稻依然实现增产,充分印证了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成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白德朗说。 “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营口盐田复垦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所在的营口盐场,曾是我国北方三大盐场之一。因长期制盐,这里的耕层土壤平均含盐量高达40‰,属于重度盐碱地,农作物难以生长。 为向盐碱地要粮食,2019年3月,营口盐田土地复垦及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启动,由营口国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丰农业”)负责开发。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尊重科学、综合施治。”国丰农业董事长薛祥华从事盐碱地治理近30年,深知其中的困难。项目启动之初,他邀请农业、土壤、水利、生态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到现场进行集体“会诊”。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国丰农业在项目区北部新建了一座面积600多亩的水库,配套建设了高标准的排灌设施,遵照“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对盐碱地进行灌溉压盐、洗盐、排盐。他们研发出灌排优化工程加速排盐、深松耕作打破淤泥层破板除盐、碳基生物高效改良加速脱盐等技术,多管齐下改良盐碱地。经过3年治理,项目区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减少到3‰以下。 “在盐碱地上种水稻,选对品种很关键。”国丰农业副总经理施友勇介绍,他们先在全国范围内选了26个耐盐水稻品种,在项目区试种,筛选出“盐丰”“盐粳”系列耐盐品种。 在种植过程中,国丰农业摸索出与常规稻不同的插秧、施肥方法,开发了“农业生态调控+免疫带药移栽+物理生化诱控+智慧监控统防”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项目区的水稻平均亩产609公斤,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编辑:思雅) |